close

2021年6月6日,當台灣本土疫情爆發的尖峰期時,我畢業了。許多同學在疫情的黑暗求職期努力著,而我則是回嘉義了,回去接手老爸的櫥櫃工作。

當然,許多人都會問說:為什麼?明明一個國立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台北工作就有更好的發展?或許錢賺得更多也說不定。當時的我覺得技術學起來就是一輩子的事情,不只是櫥櫃木工的技術,水電、五金這些東西,只要知道如何使用,摸過一兩次,一輩子就受用無窮了,我希望我可以從中學到更多相關的能力,與眾不同的技能。

不過最重要的原因,是擔心老爸老媽的身體狀況,特別是老爸,自從當時他腸道破洞,再晚一步就一命嗚呼的大手術後,我們更意識到他不太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直到他痛不欲生時才會去看病的固執加上積習難改的煙癮,或許某天會毫無徵兆的倒下。我不想要到了這樣的時候才來後悔自己沒有把握時間好好陪著他,至少能在現在多陪陪也好,不要讓生命有所遺憾。

 

究竟我是不是也被養兒防老的舊時觀念所束縛住了呢?又或是我仍舊割捨不了、放不下這樣的羈絆呢?

 

然而,當我開著租來的車子、載著所有台北的家當,落魄的逃難回家之時,對於自己已經要離開台北這件事情還是感到不切實際,沒有一個儀式感,甚至是沒辦法好好跟永駐台北的人們道別。

家人們也不管我是從文山區回來的偽台北人,回家隔天就開始完全的與他們生活,沒有自主隔離的機會和空間(也確實沒有)。意外的是,可能因為疫情關係,櫃子的訂單減少,老爸突然說要來開始整理舊家,那個他從小到大生活的地方。

奶奶在我國小時就已逝世,爺爺在我高二時因身體行走不方便,依子女的安排住進養老院,直到我大三左右的時候逝世。這樣說來,舊家也將近七八年沒有好好的整理一番,那個時代的木造建築加上少量的混凝土,也禁不起無人照顧後風吹日曬的摧殘吧?但這麼久沒有來整理的原因,或許是前些日子老爸工作繁忙,也或許是整理舊家物品就代表著要拋棄一些自己曾經在這邊活著的證據,甚至是一些值得留念的回憶卻無法久留的物品。

大多數木造櫥櫃或是書本紙張,還有已經發霉破損的草蓆棉被,在一番整理過後都被送到農田的大鐵桶焚燒,一天一趟的,我們來來回回處理了有四趟,我開玩笑說過去的都付之一炬了,若不夠就再一炬。這之中也不乏有許多老爸老媽的回憶或是老哥出生後的大小物品,訴說著他們也曾經輝煌的年代,老爸在整理的過程中,邊整理也邊告訴著我一些陳年往事:風流倜儻時穿的大衣外套、在家時花上許多時間完成的拼圖、他們小時候全家一起共眠的大草蓆等等。

 

回到農田整理的其中一天,在休息之時,老爸指著田裡一塊河道跟我說:你還記得跟你說過你的臍帶埋在這裡嗎?這種小事情還不容易忘掉呢,不過他又說了一句:若我死後,你就把我的骨灰也埋葬在這邊吧。為什麼他會突然這樣說到呢?是否跟他整理舊家有所關聯呢?我也無從得知了。

在周末上去紫雲寺旁的小木屋過夜時,腦中一直想起一首林憶蓮的歌曲,叫做纖維。其實這首歌用纖維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聯,不論是愛情、親情、友情,都像是纖維一般若有似無的羈絆著我們。歌曲的故事靈感據報導是來自於寫詞人小寒家裡的事情,小寒的老公愛踢被子,搞得睡醒時地板都是細細的白色纖維,讓小寒很煩躁,不過仔細想想,若是這些白色纖維再也不會出現後,是不是也意味著另一半的逝去呢?

 

想起了焚燒那些舊物時,隨著熱風飄散的殘骸碎屑,在火光之中閃爍,終至落地靜止,或許也是老爸難以割捨的纖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TW]Ruper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